业务范围

你的位置:杏鑫 > 业务范围 > 不读一遍《儒林外史》,你就不会知道,古代小吏的极致圆滑与奸诈

不读一遍《儒林外史》,你就不会知道,古代小吏的极致圆滑与奸诈

发布日期:2024-06-08 00:10    点击次数:85

《儒林外史》,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讽刺类小说,主要内容是揭露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、官场的黑暗,以及科举对思想的毒害。

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故事,便是我们中学学过的一篇节选——范进中举。因为考中了举人,范进竟然高兴地疯掉,可见当时科举考试对人们思想的扭曲有多么严重。

而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故事,是一件关于官差衙役的故事。他们欺上瞒下,阴奉阳违,敲诈勒索,这些不正当的行为,简直被他们发挥到了极致。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来形容,那真是叫人拍案称绝。

故事的主人公,叫蘧公孙,因为自家的丫鬟与人私奔,于是报官捉拿,结果中间被衙役捣鬼,到最后竟然人财两空。

那么,衙役在中间是如何操作的呢?他们的操作又是如何绝妙呢?

一、埋下祸根。

故事发生的时间在正德年间,当初蘧公孙的爷爷是南昌太守,因为年老多病,于是告老还乡。而接替蘧公孙爷爷的,叫王惠,又名王观察。交接之时,两人因为有一项税银争议不下,是故有了一段交情。

王观察这个人,贪财好利,手段强硬,在做官期间,大肆收刮民脂民膏,稍有不从,便是大刑伺候。而由于地方百姓都怕他,以至每次有上司过来访查,都只得说王太守是个好官。适逢当时宁王造反,于是没过两年,王观察就又被推选为江西南赣道催趱军需。

不幸的是,王观察刚刚到任,官军就被宁王击溃,恐慌的百姓立即打开城门,抱头鼠窜,四散奔逃。王观察见情况不妙,自知抵挡不住,于是他也连夜驾上一只小船迅速逃走。

然而没走多远,王观察就碰上了宁王的百十只战船,由于他贪生怕死,二话不说,就降了宁王。可这位王观察的运气实在不好,那宁王根本就没折腾多久,王阳明就带着官军阻击,很快就击溃了宁王。

随后,朝廷开始大肆捉拿叛贼和投降的官员,无奈的王观察,又一次成了过街老鼠,匆忙之间只带了一个枕箱,装了几本残卷和几两银子逃走,从此隐姓埋名,销声匿迹。

在逃跑的路上,王观察见一小生眉清目秀,有些熟悉,于是上前搭讪,一问才知,原来他是前任蘧太守的孙子。于是便诉说了自己和蘧太守的交情。

蘧公孙一见是自己爷爷的朋友,也是欣喜万分,于是两人少不得交谈一番。当蘧公孙问到王观察为何沦落至这般模样时,王观察叹息说:当初升任江西南赣道,不巧宁王造反,自己支撑不住,只得逃走,现如今身似浮萍,谁知道日后该如何是好。

蘧公孙一听,顿时深感同情,想到这又是爷爷的朋友,如今身陷囹圄,理应帮助一番,于是拿出二百两银子,赠与王观察。王观察一看,顿时感激,奈何身上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,于是把逃跑时带出来的枕箱和几本残卷送与了蘧公孙,然后洒泪挥别。

蘧公孙不知道的是,这王观察只说了他被宁王打败,却没说他投降了宁王,而现在的逃跑,是朝廷在抓他。并且王观察送与他的枕箱,竟是朝廷捉拿王观察的赃物。

二、东窗事发。

这件事没过多久,王观察就被朝廷列为重要的通缉犯,并将消息公告天下。蘧公孙听到消息后,后背上不觉间升起一股冷汗,此后再也不敢提起自己资助过王观察的往事。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。蘧公孙后来结识了同在朝廷为官的鲁编修。鲁编修见其才貌出众,一表人才,想想自己的女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且蘧公孙的爷爷又做过太守,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,于是有了撮合之意。

随后,鲁编修托媒人,问了蘧公孙的生辰八字,表明意思,蘧公孙又回信蘧太守,说明事情经过,经两方家人同意后,蘧公孙入赘到了鲁编修家,娶了鲁小姐。并且有了一个孩子。

再后来,鲁编修病故,蘧太守也倒了头,于是鲁小姐跟着蘧公孙回到蘧家开始生活。由于鲁编修和蘧太守都没了,以至两人本是大户人家的家境开始日益拮据。

到了孩子四岁左右,鲁小姐开始教儿子念书,希望日后能够考取功名。而蘧公孙,由于家境日渐衰落,不得已也开始了准备科考事宜。夫妻两人虽然日子过的大不如从前,但毕竟家底深厚,所以一时间生活还算平淡如常。

在这安稳的生活中,前几年王观察的风声也渐渐平息了下来,蘧公孙也稍稍松了一口气,不必再整日担惊受怕。然而,祸端也往往是在这疏忽大意之中升起的。

原来蘧公孙家里有一个侍女,叫双红。平日里端茶倒水极为细心,做事也总能令人满意,平常蘧公孙背书读诗,双红耳濡目染也能说上两句话,以至蘧公孙对双红印象很好。

但由于自己家中目前比较拮据,也没什么可送的,想来想去,想到了当初王观察送与自己的枕箱,现在这事风头过了,正好送给双红,让她装些针线之类的杂物。且在无意之中,随便聊了两句这个枕箱的来历。

本来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,双红是个姑娘家,也不懂这些事情的重要性,更何况风头早就过去了。

可偏偏不巧,双红和外地的一个叫宦成的奴才定过娃娃亲,那宦成也大胆,直接过来偷偷把双红拐跑了。蘧公孙听到消息后,勃然大怒,立刻报官,让官府将两人捉拿回来,并看守在衙役家中。

两人也怕事情闹大,宦成于是托人报信给蘧公孙,说自己情愿出几十两银子,用买丫头的身价娶双红做老婆,结果蘧公孙断然不肯,非要拉他们两人见官。

而旁边看守的差人,则借着要把两人拉回去毒打一顿板子的事由,一次两次的敲诈宦成的银子,很快,宦成的银子就用完了,衣服也都当尽了。

深夜,双红和宦成合计,说要把那个枕箱当了,换几十个钱买饭吃。由于双红是个丫头家不知事,向宦成说道:这个箱子是个大官的箱,应该能卖好几两银子。

宦成问道:鲁老爷的?还是蘧太守的?

双红说:好像是一个姓王的官,比他们两人官还大,是个王爷,说是这个官和宁王相与,要杀皇帝,然后皇帝要杀宁王,最后皇帝杀了宁王,还要杀这王爷,又不知怎么,这个王爷跑到浙江,皇帝又要这个箱子,你说皇帝都要的箱子,他难道不值钱吗?

然而,宦成也不过是个别人家府里的一个跑腿的,也听不出个所以然,也聊不出个所以然。无奈的说到:皇帝未必要的是这个箱子,可能是箱子里的东西,毕竟一个箱子值几个钱。

正在说话之际,门外差人一脚 把门踹开,骂道:你这倒运鬼,放着这样的大财你不发,还在这里受瘟罪!!!

三、衙役捣鬼。

正在屋里发愁的宦成和双红,顿时间愣了起来,问道:我们哪里有什么财发?

差人说:你现在不但发财了,而且还可以白得一个老婆和几百两银子。但是,你需要大大的请我吃饭,将来银子我也得和你平分。

宦成说:银子平分倒是小事,只是这请你吃饭,我现在这般模样是无能为力。

差人说:这个无妨,吃饭的银子我现在可以借你,只要到时候你加倍还我就成。

于是两人说定,当天晚上,差人买了酒菜,当做宦成请的饭。吃饭间,宦成问差人,我这财从哪里发?

差人说,这件事明天再说,今天晚上只管吃饭喝酒就成。

故事到这里,差人的表演已经开始了,先用一顿饭,拉宦成入伙,让宦成明日谈论起来,无法拒绝,毕竟现在的宦成,还不起晚上的那顿饭,使得他没有退路。

到第二天,差人又提前找了一个老练的差人,重新推敲了一遍这件事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。

到中午,差人来找宦成,约定到一间僻静的茶馆商议这件事。当时两人刚刚在茶馆坐下,外面就有一个人来找差人说事。差人让宦成先等会,然后到门口,和那人低语起来。

原来是那人同别人打架,想到官府告状,可自己身上无伤,不知道该怎么办,差人二话不说,拾起地上的砖头,照着那人头上砸了下去,顿时鲜血横流,那人惊恐的问,您这是干什么?

差人说,现在有伤了,你去告吧,于是那人欣喜的去了。而屋里的宦成,看到差人这狠辣的一幕,不觉间心里有些害怕。差人回屋后,和宦成说了自己的计划,说要利用那个枕箱,向蘧公孙要点银子。

宦成听完后,连忙点头同意,说这件事全凭差人做主。毕竟刚才的一幕,宦成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,如果自己不同意,今后的下场必定会很惨。

差人回去后,一直关着宦成不放,日子长了,蘧公孙就催,差人只回应过两日就到,然而一个两日,几个两日都过去了,总是不见差人押宦成回来。于是蘧公孙急了,放出狠话,在不送来,就要到县衙去告。

差人一看,知道时机成熟,便问宦成,你可知道蘧公孙平日里有没有要好的朋友?

宦成问了双红,得知蘧公孙平日里的朋友不多,只有一个叫马二的先生,住在县里。

于是差人,拿着两张呈子,一路找到了马二住的文海楼。马二见是县里的差人,不敢怠慢,连忙请到了屋里。问道:头翁,您来这里是所为何事?

差人也不说话,直接把呈子递给马二让他自己看。马二看完,方才知道蘧公孙竟然还有这样的往事。

连忙向差人说,蘧公孙是我要好的朋友,您看这事,无论如何也得帮他压下来。

差人说到:我就是有这个心,不愿让蘧公孙遭受这等祸事,所以才来找得你,但他这事是人命关天的大事,谁敢担这责任?所以这呈子今天我是无论如何要递上去的。

马二说:可是现在蘧公孙不在家,出去给他爷爷上坟去了,这可如何是好?

差人生气的说:你们这些读书人,整天只会说些子曰之类的废话,没有一点用处,俗话说得好,钱到公事办,火到猪头烂,那个小人,即便把蘧公孙全家斩首,也对他没有丝毫好处,他无非就是图个钱财。

马二问道:他要多少?

差人说:少说也得二三百两。且这还是我恐吓他,他当时张口就要上千两,我说打官司需要走一堆衙门,吃苦受累不说,还要花钱,而到时候一旦查出你说的不属实,你自己还得承受牢狱之灾。如此他才罢手,说要二三百两。

马二听后摇头说:二三百两肯定不能,现在他不在家,是我们在帮他消灾,如果我替他出这二三百两,到时候他不认该怎么办?而且就算认了,他现在家道中落,也根本拿不出这二三百两。

差人听完后,扭头就走,并且生气的说,既然没有钱,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,一会我把呈子递上去,是死是活,就看他造化了。反正和我也是不相干的事,真是自找麻烦。

马二见状,连忙拉住差人,说道:头翁,我和他是深交,您和他是淡交,你可以见死不救,但我不能啊,倘若我不知道这事也就算了,可现在知道了,我怎么能忍心好朋友遭受祸事呢?

差人说道:你要行的来,我也要行的来,但你现在没钱,我有什么办法?

马二说道:您先等等,我这里现在最多能挤出来十几两银子,你看能不能回去说说,这事就这么算了吧?

差人说:你真可笑,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,可我说二三百两,你还十几两,这差距也太大了,根本没法谈。说完,扭头又要离去。

马二一咬牙,拉住差人:头翁,您消消气,我给您交个底,我现在全身上下,只有90多两银子,这是我回杭州的盘缠,除了这些,就再真的再也没有了。如果这些钱不能平了这事,那我也就没有办法了,只能怪蘧公孙没有这个福气。

差人见状,知道从马二这里再诈不出更多的银子,于是缓和一下脸色,说道:既然你对朋友如此慷慨,也算是蘧公孙上辈子修来的福分,我也很敬重你,你这九十多两,我去和那人说说,就算做一百两不和你计较。然而大家出来,都是要个脸面,剩下的那一百两,总要补齐,不如让蘧公孙写个婚书,就说说收了宦成一百两银子,当做买走双红的身价。这样的话,就补齐了二百两。

马二说,要是如此那就太好了,婚书我就可以替蘧公孙写,头翁明天你拿着枕箱过来,我把婚书和90两银子一并给你,你看如何?

差人说,那今天这事就这么说定了,明天一早我就过来,我给你枕箱,你给我银子和凭证。

四、环环相扣。

到第二天,马二给了差人婚书和银子,差人回家去了。到家中,差人先把婚书藏了起来,然后又列了一张近几日宦成的借贷细账,包括吃喝用度,衙门使费,共计七十余两。只将剩下的十几两,交给了宦成。

宦成看到银子后,嫌少。差人怒骂道,你拐了人家的使女,犯着官法,若不是我替你遮盖,你看蘧公孙会不会打断你的狗腿?现在我帮你白捡了一个老婆,还得了十几两银子,你不知道向我感恩,反倒问我要起银子来?走,今天我就带你回衙门,把你这奸情说出来,到时候丫头不光要还回去,你也得吃不了兜着走!!

宦成被差人一顿臭骂,哑口无言,急忙收了银子,千恩万谢,带着双红,去别的地方寻生意去了。

而在家中等着回信的蘧公孙,一直不见差人回来,于是就要起身去衙门告状,恰好,马二来访,说起了这件事。蘧公孙一开始还不承认,直到马二拿出了枕箱,蘧公孙顿时又冒了一身冷汗,对马二是万分感激。

至此,故事告一段落,而差人的这一系列神操作,步步为营,环环相扣,真是令人大开眼界。

先是借给宦成银子喝酒吃饭,而不告诉宦成什么事,强拉身无分文的宦成下水,使他没有退路。

第二天,请宦成喝茶,在门口故意做一番表演,可能是凑巧,可能是安排好的,总之是故意让宦成看的,让他知道我这个差人,是狠辣的,不好说话。

之后,差人又继续敷衍蘧公孙,让他着急,等日后蘧公孙得知事情原委,知道我这个差人这么做,是在帮他,并且让蘧公孙认了这件事。

等蘧公孙入局后,差人开始动作,写了两张告发蘧公孙的呈子。但是这里又是细节,因为差人并没有直接找当事人,而是找了当事人的好朋友。

一来,如果找蘧公孙,到时候万一谈不拢撕破脸,这件事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。二来,找他朋友,他朋友对这件事肯定不太清楚,加上救人心切,再一着急,更容易谈价。就算最后谈不好,再去找蘧公孙也不迟。

再往后,差人见马二实在拿不出银子,只得做罢,只能给双方都找了一个台阶,自己收了那90多两银子,然后又让马二写个有名无实的婚书。然后将这件事草草了解。

然而差人收到婚书后,他并没有把婚书交给宦成,而是自己藏了起来,说明差人别有用心,日后少不得要再次拿着婚书对宦成做做文章,借机敲诈敲诈。

等到最后,差人又扣掉了70多两银子,只分给宦成十几两。说句实话,那70多两,就是明坑,只不过是差人找个理由扣出来而已。而最后分给宦成十几两,又将宦成臭骂一顿,让宦成对自己感恩戴德,千恩万谢,自己则成了大好人。

结语:

说句实话,古代差人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,上面懂得官老爷的意思,下面又能把握愚民百姓胆小怕事的心里,于是可以借机,欺上瞒下,从中作乱,然后谋取利益。

虽然这个故事选自《儒林外史》,属于小说,但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衙役小吏的奸诈与圆滑。关于官差的这类投机取巧,阴奉阳违的故事,我看过的也不少,但是像这次这样天衣无缝的操作,实属少见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