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色列在他国首都伊朗德黑兰,击杀哈马斯最高领导人哈尼亚,这严重引发了国际问题。
对此,美国可能不会介意,不会指责以色列,毕竟美国自己以前也这么干过,虽然不是在他国首都。例如,2011年5月,美国总统奥巴马下令,在巴基斯坦境内击杀基地组织领袖本·拉登,当时并没有事先通知巴基斯坦,就直接派遣特种部队进入巴基斯坦国土,击杀本·拉登。
虽然巴基斯坦向美国抗议,在未知会巴方的情况下,美军武装直升机和人员直接进入巴国领土,这是肆无忌惮的做法。但美方是国际强权嘛,哪会跟你(巴基斯坦)讲这些国际法,尊重他国主权这些事。
毕竟,那时候巴基斯坦支持美国打击恐怖主义,算是美国的盟友。但美国终究没有在经过知会对方的情况下,就在他国领土采取军事行动。
也仅管同属西方世界的欧洲,不会指责以色列如此“乖张”的行径,但阿拉伯世界不会这么想,伊斯兰世界更不会这么想。伊朗已经誓言报复,并且召集了盟友在德黑兰开会,计有伊斯兰革命卫队、哈马斯、也门胡塞武装、黎巴嫩真主党,伊拉克与叙利亚境内的抵抗组织等。
伊朗对以色列实施报复,那是肯定的事,只是如何报复,报复的规模有多大的问题。
1 美国增派兵力,预备战争
有关这方面,我们看看美国的反应。
去年10月7日巴以冲突爆发时,美国立即派遣两艘航母福特号和艾森豪威尔号进入东地中海。这次呢?
美国将林肯号航空母舰打击群,以及能够击落弹道导弹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派往中东。目前,罗斯福号航空母舰已经在中东地区,美国预计以林肯号取代罗斯福号。但我们不排除一旦发生战事,罗斯福号会继续留在该地区,形成双航母战斗群。
此外,美国正在向该地区增派一个战斗机中队,并且正在采取措施,寻求部署陆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。而之前部署在红海的军舰,也都往东地中海和波斯湾调派。
美国在中东地区原就有一个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战备群,约4000名兵力。
按照这样的规模计算,美国在该地区将立即有1艘航母,1艘两栖攻击舰,更多具备导弹防御系统的军舰和陆基导弹防御系统,1支海军陆战队,总计约1万名兵力,12艘军舰部署在中东地区、东地中海和波斯湾。
和去年10月的动员部署比较,美国增添了陆基防空导弹系统,以及更多具备防空能力的军舰。理由是,伊朗有为数众多的弹道导弹和反舰导弹。
很明显地,美国于8月3日宣布对中东地区的部署,就是针对伊朗来的。目的是要和以色列采取共同行动,协防以色列。美国此番部署已经不是在防范战争,因为也防止不了,美国是做好了打算,伊朗将对以色列发动攻击。
可以说,美方是如临大敌,美国五角大楼宣称,伊朗将于72小时内对以色列发动“大规模”攻击。
美方计划部署的兵力,加上以色列的军力,在中东地区已经是很强大的力量存在。相较去年的军事部署,美军把更多的军力投入到中东地区。美国防长奥斯汀已经于8月3日下令,增加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。
同时,美国还计划将更多的军事资源移往中东。这是2021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,于去年10月开始,不断在中东地区增加兵力。
重点是,美军这是在干嘛?
美军不仅仅是在准备战争,并且,还有为一场可能更为长久的战争做准备。
这只有两种可能,一是伊朗即将发动的攻击其规模会比以前更大。另一种可能是,冲突持续的时间会更久。
但这些能够吓得住伊朗吗?
坦白说,伊朗不报复不行啊!这几年自己的科学家被击杀,革命卫队将军被袭击,哈马斯领导人在自己首都遇害,军事基地屡屡被以色列袭击,敌人在自己国土似乎是如入无人之境。
这显示伊朗在情报与保密工作两方面都不行,出了大问题。如果在这节骨眼又不敢报复,伊朗身为抵抗之弧的头头,就白搭了,伊朗不报复不行,没有选择。
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,许多国际观察家担心,是否会引发再一次的中东战争。而美国之所以在冲突爆发的时候,立即派遣两艘航母打击群前往东地中海,目的就是要防止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再度爆发大战,美国想要以航母战斗群压住阵脚。
推演到这里,图像很清楚了,伊朗向以色列发动攻击是必然的事,并且,很可能还会协同各地的武装组织一起动手。
换句话说,会不会爆发另一次的中东战争,也就是第六次中东战争?
2 换个角度,中东战争早已开打
换一个角度说,其实中东战争早于去年10月就已经开始了,只是“烈度”和“持久度”的问题。因为:
一,这不仅仅是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,黎巴嫩真主党、叙利亚和伊朗境内的武装组织、也门胡塞武装等伊朗阵营都已经实质参与冲突,以实际行动支援哈马斯(不仅仅是支持)。
冲突的范围早已经外溢,早已经扩大。
这就形成了以色列一方应对多方的局面,正如上世纪多个阿拉伯国家对阵以色列。
虽然在巴以冲突中,以色列不算是单独面对哈马斯与伊朗阵营,因为美国持续(多次)对以色列进行武器、弹药和金钱上的援助。
二,从2023年10月至今,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10个月,造成巴勒斯坦地区38,000多人死亡,88,000多人受伤。以色列有超过1200人死亡。
又,截至2024年7月29日,有至少111名记者和新闻工作者遇难,另有超过224名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死亡。
看到没有,不只是以色列和哈马斯(巴勒斯坦)双方出现伤亡,就连本不涉入冲突的记者、新闻工作者和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者也都出现伤亡。
这样的规模,如此的烈度,以及冲突持续的时间长度,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,都不能算是小规模的冲突,不能说因为一些西方国家不承认巴勒斯坦建国,就不认为这是中东战争,就把冲突局限于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。
且不说伊朗阵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冲突,英美两国已经直接数次空袭也门的胡塞武装,一些西方国家的军舰也参与了红海护航军事行动。西方国家能说战争没有外溢吗?只是他们不愿意承认罢了。
3 更深层,更持久,影响更为深远
再从另一个层面看。
伊朗有没有参与冲突?散于以色列四周的武装组织,他们的武器装备、弹药哪来的?
如今又爆发哈马斯领袖被击杀事件,不要说巴以冲突停火无望,伊朗肯定扩大报复,伊朗对冲突的参与只会比之前更多,更深入。
而伊朗背后呢?如果伊朗背后没有大国的支持,给予战术指导,以及胡塞武装在情报和卫星侦搜上的支持,胡塞武装又怎能有效封锁红海进出以色列的船只,从而以一武装组织的力量,对抗、钳制美国航空母舰舰队?
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,第六次中东战争已经在进行,只是模式不同于以往五次的中东战争,换成另一种更深层,更持久,影响更为深远的模式,而不是之前的大决战、大会战。
为什么战争的模式不同于以往?因为有大国在背后的谋略智慧。
2021年3月,伊朗和中国签订战略协议,此协议除了石油贸易、基础建设等经济项目外,还涵盖了军事交流与人员训练。那么,此番中东战争的模式自然不同。
哪里不同?前五次中东战争,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打大会战,包括地面部队的坦克会战以及空战,阿拉伯国家不是于大会战中大败,就是遭受以色列奇袭。例如第三次中东战争,以色列空军突袭埃及空军基地,两波的袭击共击毁埃及空军300架战机,20余座机场和雷达站。
但这样的模式不会再发生,有了大国的支持和战术指导,伊斯兰世界不会再重蹈上世纪的覆辙。战争模式是以导弹、无人机、火箭弹的方式,从以色列国土四周时不时地投向以色列国土,让以色列的铁穹导弹防御系统防不胜防。
这是要打长期消耗战来啦!
此外,更有经济战。胡塞武装对红海封锁,掐住进出以色列港口的咽喉,削弱以色列的经济。这在前五次的中东战争有吗?当然没有。
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模式在中东上演。以色列与其背后的美国,绝不会像之前的五次中东战争那般称心顺意。
4 影响和预测
最后,伊朗到底会怎么进行报复,会出现什么影响呢?
这方面的分析和预测是最为困难的,原因是,这次的巴以冲突已经不是单纯的哈马斯+伊朗阵营同以色列+美国的争战,而是涉及到大国竞争,也就是全球大国格局的博弈。
如果硬要推演下去:
一,估计,伊朗的报复的规模会比之前大,例如,伊朗和其盟友武装组织一起出手。
二,但烈度仍然会有限。有两个主要原因,一是伊朗并不想要一次性地摊牌,这不符合伊朗的利益。为什么?
因为我们刚刚(前述)说的战争模式,其效果非常好。在冲突与斗争的谋略有效益的情况下,干嘛要换策略,因而走偏了原先设定好的谋略规划?
三,很讽刺的是,自从巴以冲突爆发以来,美国并没有想要扩大冲突规模的打算,反而努力控制冲突的范围。
伊朗这边呢?伊朗也只是暗中动手,借由对几个武装组织的支持和援助,向哈马斯伸出援手,让哈马斯能够撑下去,不至于被以色列消灭。
是以,伊朗和其背后的大国势力是以慢火炖熬的方式,消耗美国的力量,借以在中东地区逐渐取得地缘政治上的优势,弱化美国的在此地区的影响力。
然而,以色列似乎不这么想。以色列几次作为似乎是希望战争外溢,“拖美国下水”。
这方面只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。
一,以色列行事莽撞,作风蛮横。发射导弹袭击加沙地区的医院,坚持狂暴的军事打击,不顾及人道主义,以至于造成3万多巴勒斯坦人死亡,8万多人受伤。以色列还真不怕把事情搞大。
二,以色列就是要拖美国下水。
2021年8月,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,又加上2021年3月中国和伊朗签订战略协议后,美国与伊朗展开一年多的谈判。以色列深深担忧美国减少在中东地区的军力部署,美国如果再进一步在中东地区进行战略收缩,对以色列非常不利。
因此,以色列的表现是不怕把事情搞大,事情搞得越大越好。
这就苦了美国,也苦了拜登政府。
有关这方面我们以后还会谈。
四,不管外界还是称乎巴以冲突,或新的中东战争,冲突还会延续下去,不会那么快结束。这就如我们在2022年对俄乌冲突时间长度的预测,会持续一段不短的时期。
以目前的趋势来看,中东冲突持续下去,对俄罗斯有利,对美国不利。美国已经分身乏术,疲于同时应付乌克兰冲突和巴以冲突。
对中国呢?只能说中国现在是两面开,一方面中国愿意。也会希望冲突结束,这符合中国在国际上的诉求,也有利于一带一路计划的推展。
另一方面,如果有人不愿意冲突过早结束,中国还是有办法获取战略利益。
正如下围棋一样,高手作为是,无论对手如何落子,都能够应对自如,都能取胜。